现今人们的教育观念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孩子的健康比学习更重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让越来越多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发展,这也让幼儿体育成为热词。
重视幼儿体育教育本身是好事,院长也经常告诉周边的家长,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在早期帮助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但其中一些错误的观念也接踵而至,其中一大问题便是家长们对于发展幼儿体能的偏执。
全国体校联合会秘书长、北京什刹海体校原校长李贵成曾说过:“体育的核心是身体的教育,要尊重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应多培养幼儿的技能,而不是体能。”
孩子6岁前主要是神经的发育,在此阶段孩子的神经成熟度高达92%。幼儿阶段在神经发育的基础上发展平衡性和稳定性,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过度发展体能,则会导致幼儿肌肉、骨骼、关节变形,抑制身高和肌肉的增长,抑制心脏发育等,因此幼儿阶段不宜进行大运动量训练。
因此,幼儿体育不仅要发展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体能,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认知的发展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来选择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具体的组织措施。
幼儿体育应是涵盖平衡、灵敏、协调、稳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发展,其核心是神经的发育,在此基础上注重发展平衡性和稳定性,并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来设计运动方法和手段。
幼儿体育开展的内容要充实,但不宜时间过长,像乒乓球、体操、棒垒球、武术、五人制足球等都是适合幼儿参与的运动。“幼儿体育不是刻苦训练,是要遵循人的生长发展规律,进行快乐训练和适应性训练,让孩子玩着成功。”
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关键性的。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亲身参与并引领孩子们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
发现孩子有运动天赋时,可送孩子到专门的培训机构接受训练,但不宜过早开始专门化训练,应以兴趣、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为主,更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参加比赛,即使比赛也要淡化输赢。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比较健全的体育培训机构,都会设定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批次的体育培养,年龄8-10岁,10岁到12岁,12-14岁都是不同的区间。涉及到比赛的层次,也有年龄组别的限制。
当前国家也十分重视幼儿体育发展,提出了幼儿体育工程和青少年体育技能普及提高工程,儿童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科学的体育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