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逼孩子装“贵族”!

2018/12/12 9:26:47    来源:互联网    作者:少儿综合素质教育网    点击数:449
分享到: 更多
有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逼孩子装“贵族”!

他们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名校,从小就是取悦老师和家长的高手。别人对他们有什么期待,他们就做什么,而且一定能做好。层层过关的选拔制度确保了这些学生都是习惯性的成功者,他们从未遇到挫折——所以他们特别害怕失败。


作者:万维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著有《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在美国名校读本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果你认为,相对于中国学生苦逼的应试教育,美国名校的素质教育非常快乐,培养出的学生更优秀,那你就完全错了。

现在很多忧国忧民的老派人物,对中国的大学,包括一流名校,有点不敢抱太大希望了。用北大钱理群的话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但是,大热的美国常春藤,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都是德才兼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满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的人中之龙凤吗?

前耶鲁教授William Deresiewicz去年出了一本书——《优秀的绵羊》,这个称号并不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好听。书中批评美国名校教育,虽然没提中国,但我想,如果把中美两国名校教育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有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逼孩子装“贵族”!


《优秀的绵羊》中文版书封


01

中国学生刷分数,美国学生刷经历,都一样

为说话方便,我们虚构两个学生——

中国清华大学的小明。来自中国某个边远地区,身体谈不上健壮,带个眼镜,社会经验相当有限,也不怎么善于言谈,简直除了成绩好一无所长。刻薄的人可能会说小明有点读书读傻了,是高考的受害者。

美国耶鲁大学的Joe。父亲是某大公司CEO,母亲在家做全职主妇。由于父母二人都是耶鲁的毕业生,Joe上耶鲁只不过是遵循了家族传统。

美国大学录取并不只看分数,非常讲究综合素质。Joe高中时就跟同学搞过乐队,能写能弹能唱,从小就精通游泳、网球和冰球,而且入选校队参加比赛。Joe的组织能力很强,是高中学生会副主席,而且他很有爱心,经常去社区医院帮助残疾人做康复运动。


有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逼孩子装“贵族”!



中美大学教育的确是非常不同。可是如果你据此认为,相对于小明的苦兮兮的应试教育,Joe正经历的素质教育就非常快乐,或者,你认为Joe是比小明更优秀的人才,那你就完全错了。

事实上,Joe和小明是非常相似的一类人。

Joe为什么要参加那么多课外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美国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考试分数一样重要。

跟小明刷学分绩点一样,Joe刷课外活动的经验值也只不过是完成各种考核指标而已。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Joe,对这些事情并没有真正的热情。比一心只想着考试的小明更苦的是,Joe还必须顾及自己在师生中的日常形象。

当身边的人经常谈论每一本书都说了什么——他用只读开头、结尾和书评的方式,假装读过很多本书。至于能从一本书中真正学到什么,Joe可能根本没时间在乎。

如果说小明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Joe也是。

Joe和小明的内心都非常脆弱。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名校,他们从小早就是取悦老师和家长的高手。别人对他们有什么期待,他们就做什么,而且一定能做好。层层过关的选拔制度确保了这些学生都是习惯性的成功者,他们从未遇到挫折——所以他们特别害怕失败。

面对无数跟自己一样聪明、一样勤奋的人,他们的情绪经常波动,充满焦虑。他们选课非常小心谨慎,专门挑自己擅长的选,根本不敢选那些有可能证明自己不行的课程。


有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逼孩子装“贵族”!


02

别人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反应——好得像绵羊一样


什么时候考托福、哪个老师的课不容易拿分、考研找工作的各种手续、就连办出国打预防针总共会被扎几次,BBS上都有详细的“攻略”。小明对这些进身之道门清,津津乐道,遇到与攻略稍有差异的局面都要上网仔细询问,不敢越雷池半步。

前几年有个新闻——小明的师兄梁植,在清华拿了三个学位,却苦没找到“毕业后该去干什么工作”的攻略,习惯性地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向评委——清华师兄高晓松请教,结果遭到了高晓松的怒斥。

高晓松说:“你不去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有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逼孩子装“贵族”!



高晓松大概也会看不起Joe。

刚入学时,Joe们被告知耶鲁是个特别讲究多样性的大学,他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种族、身怀多项技能的青年才俊,将来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

那么,这些拥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的精英学生,是否会有很多人去研究古生物学,很多人致力于机器人技术,很多人苦学政治一心救国,很多人毕业后去了乌干达扶贫呢?

当然不是。学生们慢慢发现真正值得选择的职业只有两个:金融和咨询。

有统计发现,2014年,70%的哈佛学生把简历投到了华尔街的金融公司和麦卡锡等咨询公司,而在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更有50%的哈佛学生直接去了华尔街工作。对比之下,选择政府和政治相关工作的只有3.5%。

金融和咨询,这两种职业的共同点是工资很高,写在简历里很好看,而且不管你之前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去做。事实上这些公司也不在乎你学了什么,他们只要求你出身名校、聪明能干。

别人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反应。不敢冒险,互相模仿。一群一群的都往同样的方向走。这不就是绵羊吗?

03

常春藤的本质:逼着孩子装贵族


既然是绵羊,那就好办了。中国学生也许不擅长当超级英雄,当个绵羊还是非常擅长的。

你只要使用“虎妈”式的训练法,甭管钢琴还是大提琴,你要什么经验值,我就给你什么经验值,不就行了吗?如果清华大学入学有音乐要求,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小明一定会熟练掌握小提琴。如果说中国教育的特点是分数至上,现在美国教育不也是讲“履历至上”吗?美国名校难道不应该迅速被华人学生占领吗?

没有。

曾经有报道,华裔学生Michael Wang,2230分的SAT成绩(超过99%的考生),4.67的GPA,全班第二,13门AP课程,而且还“参加了国家的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数学竞赛,会弹钢琴,在2008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上参加合唱团的合唱”,却在申请7所常青藤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时,被除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外的所有学校拒绝。

这又是什么道理?华人,乃至整个亚裔群体,哪怕是成绩再好,文体项目再多,你要求的我都会,还是经常被常青藤大学挡在门外——很多人认为这是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其实,他们根本没明白常春藤大学的本质。


有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逼孩子装“贵族”!



常青藤,本来就是美国上层社会子弟上大学的地方。19世纪末,新教徒新贵涌现,需要一些精英大学,让自己的子弟互相认识和建立联系。这些大学刚开始成立时,录取要求会希腊语和拉丁文,这都是公立高中根本不教的内容,这样平民子弟就被自动排除在外。

虽然后来,精英们意识到,一味把可能会成为新贵族的社会力量排除在外,对统治阶层自己是不利的,率先取消了希腊语拉丁文考试,给公立高中的毕业生机会,但很快,又因为犹太学生比例突然增加,而赶紧修改了录取标准——增加了推荐信、校友面试、体育和“领导力”等要求,这才有了后来常青藤这个“体育”联盟。

到今天,常春藤录取新生,是既重视考试成绩,也要求体育等“素质”。但这些所谓“素质教育”,本质上,已经不是真正为了培养品格,而是为了确保精英子弟的录取比例。并非所有“素质”都有助于你被名校录取,你需要的是有贵族气质的、而且必须是美式传统精英阶层的素质。

这就是为什么你不应该练吉他而应该练大提琴,不应该练武术而应该练击剑;你需要在面试时表现出良好教养,最好持有名人的推荐信;你光参加过学生社团还不够,你必须曾经是某个社团的领袖;你参加社区服务决不能像北京奥运志愿者那样一副三生有幸的表情,而应该使用亲切屈尊的姿态。

一句话,这些事儿普通人家的孩子很难做到。如果你不是贵族,所有这些素质教育的要求,都是逼着你假装贵族。


有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逼孩子装“贵族”!


04

名校其实并不重视学生教育


这样说来,既然是为精英阶层服务,那肯定要严格要求精心培育,把大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未来领袖吧?

《优秀的绵羊》一书却告诉我们,现在名校其实并不重视学生教育,据Deresiewicz教授在耶鲁亲眼所见,只要你是靠家庭特权进来的,哪怕你遭遇最大的学业失败,哪怕你抄袭,哪怕你威胁同学的人身安全,你都不会被开除。

如果名校不关心教育,那么它们关心什么呢?是声望,更确切的说,是资金。

在现代大学里,教授的最重要任务是搞科研,而不是搞教学,因为好的研究成果不但能提升学校声望,还能带来更多科研拨款。在这方面,中美大学并无不同,讲课好的教授并不受校方重视。

但大学最重视的还不是基础科研,而是能直接带来利润的应用科研——Deresiewicz教授说,名校在这方面的贪婪和短视程度,连与之合作的公司都看不过去了。


有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逼孩子装“贵族”!



校友捐赠,是名校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哈佛正是凭借几百亿美元的校友捐赠基金成为世界最富大学。我们前面说过哈佛大部分学生去了华尔街和咨询公司,其实这正是大学希望你从事的工作。你将来想当个教授或者社会活动家?学校未必以你为荣。大学最希望你好好赚钱,将来给母校捐款。

总而言之,美国名校找到了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模式里最重要的东西是排名、科研、录取和校友捐款,教学根本不在此列。

但如果小明和Joe跑来问我,我不知道应该给他们什么建议。也许大学根本就不是教人生观价值观和思考能力的地方。也许你应该自己学那些东西,也许你根本就没必要学。Deresiewicz教授说,他有好几个学生最终决定放弃华尔街工作,宁可拿低薪为理想而活——我想小明未必需要这样的建议。

但我的确觉得这个世界哪怕分工再细,专业化程度再高,也不太可能完全靠绵羊来运行。

何况绵羊的生活其实并不怎么愉快。

3Q首页关于3Q合作伙伴广告服务意见反馈服务协议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手机APP下载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Copyright 2013 昌海科技,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运营:河南昌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2019359号-3      技术支持:昌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