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父母,但又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父母的态度,或许能决定孩子一生的选择,或许能成就孩子未来的性格。
01
最近,看到一则“3岁儿子被同班小朋友‘欺负’,妈妈抓着儿子的手打回去”的新闻,当时引起很多网友的热议。
李先生称:
自己的儿子小姚好动,在英语培训班上用踢头的方式欺负了另一个小朋友。
结果,小朋友的妈妈看到后,当众抓着儿子的手击打小姚,并教育儿子说“要打回去”。
姚先生很不满,对方妈妈此举导致小姚受惊后失眠失禁,称有事为何不能先找他沟通。
参与讨论这件事的网友们,有人谴责打人的孩子,有人声援被打孩子的妈妈,有人认为孩子之间的打闹,大人不应该插手。
恕我直言,这都踢头了还用“好动”解释?
这位先生,伸出你的头,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好动?
自己不管教孩子,别人真的会替你教育!
自从做了父母,我才发现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因为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不作恶容易,不被恶,却很难。人生的路上,谁都会碰到点事儿的。如何教会孩子去保护自己,不会被伤害;如何让孩子有教养,不去伤人。面对这个问题,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因为父母的态度和方式,决定孩子的行为。
02
一个女童向爸爸诉苦,说在幼儿园有小朋友抢自己的玩具,还打自己。老师尽管批评了对方,但那个小孩有时还是打自己,为此感觉很委屈。爸爸为此引导女儿:她打你,你就打她,告诉老师没用,你回击了,她就不敢欺负你了。并在家中训练女儿如何出手。
很多家长在看到这样观点的时候,都表示很有同感。实际上,很多家长私下里也是在这样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还手。但幼儿园包括小学的老师,都明确地告诉孩子们,不许打架,有冲突了报告老师。那么孩子们到底该听谁的呢?
03
老师说的“不许打架”,就是一种规则。如果大家都遵守规则了,当然就相安无事了,但是如果有孩子破坏规则主动打架了,而挨打的一方遵守规则不去还手,那么就会“吃亏”,至少在孩子的世界里,这就是吃亏。所以,遵守规则的一方就需要保护。这样,打人的孩子知道了打架就会受到惩罚,而被打的孩子知道了遵守规则不会吃亏,对双方才能起到实际的教育意义。
当然,这样的处理更适合强调规则的学校,对于年龄更小的幼儿来说,更多的还是需要教育和引导。家长的责任尤为重要。攻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因此需要教化管理。但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打人,则会有意无意地忽视,觉得就是小孩子,又打不坏,能怎么样?但对方的家长则未必也会这么想。幼儿的攻击大多在产生愤怒情绪或愿望受挫时出现,所以,家长有责任逐渐培养其表达情绪的方式,比如把不高兴用语言说出来;或采用相对无害的方式宣泄愤怒。
最后,关于“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遇到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适当反击打回去。遇到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需要首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换个策略想办法处理。